【汗流浃背释义】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紧张、劳累或炎热环境下大量出汗的状态。这个成语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身体的生理反应,也常常用来比喻人在压力下的状态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汗流浃背 |
拼音 | hàn liú jiā bèi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人君之行,动则有仪,静则有度,虽在幽隐,不敢自恣,其于礼法,不违毫厘,故能安身保位,享年长久。若夫骄奢淫逸,贪欲无度,虽居尊位,犹有危亡之忧,是以君子慎之。如人之汗流浃背,虽非大病,而亦足以为戒。” |
释义 | 形容极度劳累、紧张或炎热时,汗水湿透衣服,形容非常辛苦或紧张的状态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人的身体状况或心理状态,也可引申为对某种境遇的感叹。 |
近义词 | 汗如雨下、满头大汗、汗珠滚滚 |
反义词 | 气定神闲、泰然自若、从容不迫 |
使用场景 | 适用于描写工作强度高、天气炎热、情绪紧张等情境。 |
二、使用示例
1. 工作场景:
“他为了完成项目,连续加班几天,终于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了任务,整个人汗流浃背。”
2. 运动场景:
“跑步结束后,他浑身是汗,汗流浃背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。”
3. 紧张场景:
“面对老板的质问,他紧张得汗流浃背,连话都说不清楚。”
三、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
“汗流浃背”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,也反映了古人对劳动和压力的认知。在古代,劳动者常常在烈日下劳作,汗水浸透衣背是常态。因此,这一成语也带有一种对辛勤付出的认可与尊重。
此外,在现代语境中,“汗流浃背”也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努力拼搏的精神状态,强调一个人为了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。
四、结语
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既可用于日常口语,也可用于书面表达。它不仅展现了语言的丰富性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劳动、压力和努力的深刻理解。在写作或交流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画面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