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千里之马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千里之马》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,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,讲述了一位善于相马的伯乐在挑选千里马时,通过观察马的外貌和精神状态来判断其是否具备非凡的能力。文章强调了识人与识马的道理相通,指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被埋没,需要有眼光的人去发现。
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,传达了“人才难得,贵在识才”的思想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与困惑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楚王问于孙叔敖曰:“寡人闻之,世有千里马,然未尝见也。” | 楚王问孙叔敖说:“我听说世上有一种千里马,但从未见过。” |
叔敖曰:“臣闻之,天下有千里马,非特骏足也,而神气清朗,目如电光,背如山岳,筋骨坚强,蹄如铁石,声如雷霆。” | 孙叔敖回答说:“我听说,天下的千里马,不只是因为腿脚快,而是神态清朗,眼睛像闪电,背部像山岳,筋骨坚强,蹄子像铁石,声音如雷鸣。” |
“夫千里马者,一日行千里,不辞劳苦,不求赏赐,志在四方,心无旁骛。” | 那些千里马,一天能跑千里,不怕劳累,不求奖赏,志向远大,心思专一。 |
“今君欲得千里马,宜先求其神气,次求其筋骨,然后观其蹄。” | 现在您想得到千里马,应该先看它的神气,再看筋骨,最后看蹄子。 |
“若徒取其足,则不得其真。” | 如果只看它的腿脚,就得不到真正的千里马。 |
三、总结分析
《千里之马》不仅是一则关于识别良马的故事,更是一则关于识别人才的寓言。文中强调了“神气”、“筋骨”、“蹄”三个层次的考察标准,寓意深刻,提醒人们在选拔人才时应注重内在品质而非表面特征。
这篇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是古代智慧的结晶,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才能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,唯有具备慧眼的人,才能发现其中的价值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寓言在现代管理或人才选拔中的应用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