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精选问答 >

岿然不动的来历

2025-08-12 13:30:11

问题描述:

岿然不动的来历,快急死了,求正确答案快出现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2 13:30:11

岿然不动的来历】“岿然不动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面对压力、困难或变化时,依然保持稳定、坚定的状态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力和决心。

一、成语来源

“岿然不动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其出处多与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。其中最著名的典故来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文帝即位,拜为司空,进封乐平侯,卒,谥曰肃。太祖(曹操)尝问曰:‘卿之才,可比何人?’对曰:‘臣不如管仲,然可以守成。’帝曰:‘可谓岿然不动矣。’”

在这段记载中,“岿然不动”原意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复杂局势时,能够保持冷静、稳重,不轻易动摇。后来,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物体或人的坚定状态。

二、含义解析

词语 含义 使用场景
倔然 坚固、稳固 形容物体坚硬不易动摇
不动 不移动、不改变 表示稳定、不变
岿然不动 整体含义是“像山一样稳固不动”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坚定、沉稳

三、常见用法

1. 形容人:如“他在风雨中岿然不动,表现出非凡的毅力。”

2. 形容建筑或自然景观:如“这座古塔历经千年风雨,依旧岿然不动。”

3. 比喻精神或信念:如“他的信念始终岿然不动,从未被外界动摇。”

四、文化影响

“岿然不动”不仅在汉语中广泛使用,也在其他语言中有所借鉴。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坚韧、稳定、力量的推崇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一成语也被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,如“坚守初心”、“不屈不挠”等。

总结

“岿然不动”源自古代文献,最初用于描述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表现,后发展为一个广义的成语,既可用于形容人,也可用于形容物。其核心意义在于强调坚定、不动摇的精神状态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冷静与坚定。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岜然不动
出处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
含义 坚固稳定,不为外力所动
用法 形容人、物或信念的坚定
文化意义 体现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