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六国论原文及翻译】《六国论》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写的一篇政论文,主要分析了战国时期六国(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魏、韩)相继灭亡的原因,并提出了“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”的观点。文章结构严谨,论证有力,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政治价值。
一、
《六国论》以历史为背景,剖析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,指出其并非因国力不强或军事落后,而是因为对秦国采取了妥协和贿赂的策略,导致自身力量逐渐削弱,最终被秦国所灭。文章强调“不赂者以赂者败”,即那些没有向秦国行贿的国家,也因为邻国贿赂秦国而遭到牵连,最终走向灭亡。
苏洵通过对比六国在不同阶段的策略,揭示出“以地事秦”是导致六国衰亡的关键因素。他主张应联合抗秦,而非一味退让,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政治远见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 | 六国的灭亡,并不是因为兵力不足或作战不善,而是因为贿赂秦国。 |
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 | 贿赂秦国导致自身力量削弱,这是灭亡的根源。 |
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。 | 与秦国通过战争得到的利益相比,贿赂所得的实际利益要多一百倍。 |
而诸侯之所大欲,与中国之所大患,不在战也。 | 诸侯最大的欲望和中国最大的祸患,都不在于战争。 |
盖失强援,不能独完。 | 因为失去了强大的盟友,无法单独保全自己。 |
故曰:弊在赂秦也。 | 所以说,问题在于贿赂秦国。 |
秦以攻取之外,小则获邑,大则得城。 | 秦国除了进攻夺取土地外,小一点的就获得城邑,大的就能得到城市。 |
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。 | 与秦国通过战争得到的利益相比,贿赂所得的实际利益要多一百倍。 |
诸侯之所大欲,与中国之所大患,不在战也。 | 诸侯最大的欲望和中国最大的祸患,都不在于战争。 |
盖失强援,不能独完。 | 因为失去了强大的盟友,无法单独保全自己。 |
三、结语
《六国论》不仅是一篇历史评论,更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文章。它提醒后人,面对强敌时,不应只图一时之安,而应坚持原则,团结一致,才能避免重蹈覆辙。苏洵的文字虽简练,但思想深刻,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