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求之不得出处于哪里】“求之不得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物的强烈渴望却无法得到的心情。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,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出处,因此了解其来源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它。
以下是对“求之不得”出处的总结与分析:
一、成语释义
“求之不得”意为非常想要某样东西或某个人,但始终无法得到,形容极度渴望却无法实现的愿望。
二、出处分析
“求之不得”这一成语最早出自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
> 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美丽贤淑的女子,是君子理想的配偶。如果追求不到她,就会日夜思念,难以忘怀。
虽然原句中并没有直接出现“求之不得”四个字,但“求之不得”正是从这句话中演变而来,用以概括那种因无法得到心仪之人而心生惆怅的情感。
三、常见误用与正确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常见误用 | 将“求之不得”理解为“找不到”,或者用于描述物品短缺的情况。 |
正确用法 | 多用于情感或愿望层面,如“他爱她,求之不得,只能默默守候。” |
使用场景 | 文学、诗歌、日常表达中常用,强调情感上的渴望与无奈。 |
四、总结
“求之不得”虽未直接出现在古籍中,但其精神内核源自《诗经》中的“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”。这一成语承载了古人对爱情和理想追求的深刻情感,至今仍被广泛使用,尤其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,用来表达一种深切的渴望与无奈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求之不得 |
出处 | 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 |
原文句子 | “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” |
释义 | 极度渴望却无法得到 |
常见用法 | 表达情感上的渴望与无奈 |
注意事项 | 避免误用为“找不到”或“缺少” |
通过了解“求之不得”的出处与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文化背景和实际应用,避免误用,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