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linux的vi编辑器命令】在Linux系统中,`vi` 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强大的文本编辑器,尽管现在许多用户更倾向于使用 `nano` 或 `gedit` 等图形化工具,但 `vi` 依然因其高效性和跨平台性而被广泛使用。掌握 `vi` 编辑器的基本命令对于系统管理和脚本编写非常重要。
以下是对 `vi` 编辑器常用命令的总结,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和提高编辑效率。
vi 编辑器常用命令总结
操作模式 | 命令 | 功能说明 |
进入 vi | `vi 文件名` | 打开指定文件或新建文件 |
进入 vi | `vi +n 文件名` | 打开文件并定位到第 n 行 |
退出 vi | `:q` | 退出(未修改时) |
强制退出 | `:q!` | 不保存直接退出 |
保存并退出 | `:wq` | 保存并退出 |
仅保存 | `:w` | 保存当前文件 |
保存为其他文件 | `:w 新文件名` | 将内容保存为新文件 |
撤销操作 | `u` | 撤销上一次操作 |
重做操作 | `Ctrl + r` | 重做被撤销的操作 |
光标移动 | `h` | 左移一格 |
光标移动 | `j` | 下移一行 |
光标移动 | `k` | 上移一行 |
光标移动 | `l` | 右移一格 |
光标移动 | `0` | 移动到行首 |
光标移动 | `$` | 移动到行尾 |
光标移动 | `^` | 移动到行首非空字符处 |
光标移动 | `G` | 移动到文件末尾 |
光标移动 | `nG` | 移动到第 n 行 |
插入模式 | `i` | 在光标前插入文本 |
插入模式 | `a` | 在光标后插入文本 |
插入模式 | `o` | 在当前行下方新开一行插入 |
插入模式 | `O` | 在当前行上方新开一行插入 |
替换模式 | `r` | 替换光标处的字符 |
替换模式 | `R` | 进入替换模式,覆盖字符 |
删除操作 | `x` | 删除光标处字符 |
删除操作 | `dd` | 删除当前行 |
删除操作 | `dw` | 删除当前光标处到下一个单词结尾 |
删除操作 | `d$` | 删除从光标到行尾的内容 |
复制操作 | `yy` | 复制当前行 |
复制操作 | `yw` | 复制当前光标处到单词结尾 |
粘贴操作 | `p` | 在光标位置粘贴已复制的内容 |
查找命令 | `/关键字` | 向下搜索关键字 |
查找命令 | `?关键字` | 向上搜索关键字 |
替换命令 | `:s/旧内容/新内容/` | 替换当前行第一个匹配项 |
替换命令 | `:s/旧内容/新内容/g` | 替换当前行所有匹配项 |
替换命令 | `:%s/旧内容/新内容/g` | 替换整个文件中的所有匹配项 |
小结
`vi` 编辑器虽然学习曲线较陡,但一旦熟悉其基本操作,就能在没有图形界面的情况下高效地进行文本编辑。无论是日常配置文件的修改,还是编写脚本,`vi` 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建议初学者先从基础命令入手,逐步掌握高级功能,如宏录制、多窗口编辑等,以提升工作效率。同时,也可以结合 `vim`(vi 的增强版)来获得更丰富的功能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