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精选综合 >

孔子 易子而教(易子而教)

大家好,我是小新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孔子 易子而教,易子而教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“易子而教” 一语,典出《孟子(离娄)》。

2、欲搞清楚原意,有必要先引《孟子》的那段话:公孙丑曰:“君子之不教子,何也?”孟子曰:“势不行也。

3、教者必以正。

4、以正不行,继之以怒。

5、继之以怒,则反夷矣。

6、夫子教我以正,夫子未出於正也。

7、则是父子相夷也。

8、父子相夷,则恶矣。

9、古者易子而教之,父子之间不责善。

10、责善则离,离则不祥莫大焉。

11、”因为公孙丑的问题——孟子为何不教自己的孩子,所以引起孟子谈了一大套关于不教自己孩子的理由。

12、其理由无非是两大难处:老爸要教孩子,当然要用大道理来教孩子,而孩子往往会用这大道理来与其老爸的自身言行进行对比,倘若老爸自己首先做不到,又要求孩子做到,那就很难堪,孩子对老把不服,会伤及父子和气,乃至父子相恶,此一也;其二,老爸一本正经的要求孩子按照大道理如何如何,孩子做不到,老爸就要发火,发火之后的父子相伤,结果自不会好了。

13、接着,孟子便说,前人采用“易子而教之”,老爸与孩子之间就没这麻烦了。

14、孟子在这里已说得很明白,其考虑的出发点,无论如何也是要保持老爸的尊严,若不能保持尊严,宁可放弃教子。

15、不过,孟子总算聪明和善辩,想出了“易子而教”。

16、这种观念与当今亲子教育的理念相比,哪种先进,哪种落后,已是不言自明了。

17、搞清楚“易子而教”的典出原意,再来看我与童大焕的争论,再来评判我说得是否在理。

18、我想不怀偏见的读者,自有公论。

19、至于天堑变通途对“易子而教”的认识和说法,则已离开此典的本意,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引申和转化。

20、这实际上已进入了另一层次的问题了。

21、我也注意到,现在有人在提倡所谓的“易子而教”(仅仅是字面上借用)。

22、对于这些活动的评价,主要应看他们如何去做,已同我与童大焕的争论毫不相干了。

23、以上说法,不知天堑变通途以为然否?再多说几句:高明的教育从来无须“面面俱到”,而更注重知识结构和方法,更注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,引导孩子自学和独立探索,这才是我真正要实施的教育。

24、当然还包括在孩子幼时“易子而教” 一语,典出《孟子(离娄)》。

25、欲搞清楚原意,有必要先引《孟子》的那段话:公孙丑曰:“君子之不教子,何也?”孟子曰:“势不行也。

26、教者必以正。

27、以正不行,继之以怒。

28、继之以怒,则反夷矣。

29、夫子教我以正,夫子未出於正也。

30、则是父子相夷也。

31、父子相夷,则恶矣。

32、古者易子而教之,父子之间不责善。

33、责善则离,离则不祥莫大焉。

34、”因为公孙丑的问题——孟子为何不教自己的孩子,所以引起孟子谈了一大套关于不教自己孩子的理由。

35、其理由无非是两大难处:老爸要教孩子,当然要用大道理来教孩子,而孩子往往会用这大道理来与其老爸的自身言行进行对比,倘若老爸自己首先做不到,又要求孩子做到,那就很难堪,孩子对老把不服,会伤及父子和气,乃至父子相恶,此一也;其二,老爸一本正经的要求孩子按照大道理如何如何,孩子做不到,老爸就要发火,发火之后的父子相伤,结果自不会好了。

36、接着,孟子便说,前人采用“易子而教之”,老爸与孩子之间就没这麻烦了。

37、孟子在这里已说得很明白,其考虑的出发点,无论如何也是要保持老爸的尊严,若不能保持尊严,宁可放弃教子。

38、不过,孟子总算聪明和善辩,想出了“易子而教”。

39、这种观念与当今亲子教育的理念相比,哪种先进,哪种落后,已是不言自明了。

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