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骨瘦如柴是什么意思】“骨瘦如柴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消瘦,甚至到了不健康的程度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的身体瘦得像干枯的柴火一样,缺乏肌肉和脂肪,显得非常虚弱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骨瘦如柴 |
拼音 | gǔ shòu rú chái |
出处 | 出自《红楼梦》等古典文学作品中,常见于描写人物体弱多病的情景 |
含义 | 形容人极度消瘦,身体非常虚弱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的体型或健康状况,带有贬义或怜悯意味 |
近义词 | 面黄肌瘦、瘦骨嶙峋、形销骨立 |
反义词 | 肥头大耳、体态丰满、丰腴健壮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文学描写:在小说或故事中,常用“骨瘦如柴”来形容一个长期患病或营养不良的人物形象。
- 例句:他因长期卧病在床,整个人已经骨瘦如柴。
2. 日常交流:人们在聊天时也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过于消瘦的担忧。
- 例句:你最近是不是太辛苦了?看起来有点骨瘦如柴。
3. 新闻报道:有时在报道一些贫困儿童或战乱地区儿童的生活状况时,也会用到这个成语。
- 例句:记者拍到的画面中,孩子们骨瘦如柴,令人揪心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骨瘦如柴”虽然形象生动,但不宜频繁使用,以免显得夸张或不尊重他人。
-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,可以考虑使用更委婉的表达方式,如“体态消瘦”、“身形清瘦”等。
- 该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,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。
四、总结
“骨瘦如柴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极度消瘦的状态。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或描述某种情境。了解其含义及使用方法,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的丰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