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股肱怎么解释】“股肱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形容重要的、得力的助手或关键人物。在古代,它原本指人体的腿部和手臂,后来引申为国家或组织中起核心作用的人。以下是对“股肱”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用法总结。
一、词义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名词(也可作动词) |
本义 | 股:大腿;肱:手臂。原指人体四肢的重要部位。 |
引申义 | 比喻国家、组织中的重要成员或得力助手,常用于形容忠诚、可靠、能力出众的人。 |
常见搭配 | “股肱之臣”、“股肱之才”、“股肱之力”等 |
二、使用场景与例句
场景 | 例句 |
古代政治 | “君王需有股肱之臣辅佐朝政。” |
现代管理 | “他一直是公司发展的股肱之力。” |
文学作品 | “忠臣良将,皆为国之股肱。”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忠臣、干将、心腹、助手 |
反义词 | 逆臣、庸才、外人、旁观者 |
四、文化背景与延伸理解
“股肱”一词源自《尚书》《左传》等古代典籍,常用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。在古代帝王治国中,“股肱之臣”是不可或缺的力量,他们不仅具备能力,还需忠诚于君主。这种理念也影响了后世的用人之道,如“用人不疑”“重用贤才”等思想。
现代语境中,“股肱”多用于褒义,表达对某人在团队或组织中所起重要作用的认可。
五、总结
“股肱”一词从字面意义来看,指的是人体的四肢,但在实际应用中,更多用于比喻那些在组织或国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人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这个词都承载着对忠诚、能力与责任的高度评价。
总结要点 | 内容 |
本义 | 人体的腿部和手臂 |
引申义 | 得力助手、重要人才 |
使用场合 | 政治、文学、管理等领域 |
文化内涵 | 强调忠诚与能力的重要性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褒义,表示认可与尊重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股肱”不仅是语言上的一个词汇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体现了古人对人才价值的高度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