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云苍狗出自哪位诗人的诗】“白云苍狗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比喻世事变化无常、变幻莫测。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唐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。虽然在现代语境中,“白云苍狗”常被误认为是出自宋代词人黄庭坚的作品,但实际上其最早的出处应为苏轼。
“白云苍狗”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苏轼的《西江月·世事一场大梦》一词中,原句为“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新凉?夜来风叶已鸣廊,看取眉头鬓上。酒贱常愁客少,月明多被云妨。中秋谁与共孤光,把盏凄然北望。”其中虽未直接出现“白云苍狗”,但该成语的意象来源于苏轼对世事无常的感慨。
而“白云苍狗”这一成语的完整表达,则最早见于宋代诗人黄庭坚的《登快阁》:“痴儿了却公家事,快阁东西倚晚晴。落木千山天远大,澄江一道月分明。朱弦已为佳人绝,青眼聊因美酒横。万里归船弄长笛,此身虽在总堪惊。”其中虽未直接使用“白云苍狗”,但后人根据诗意将其引申为“白云苍狗”。
不过,真正将“白云苍狗”作为成语固定下来,并广泛流传的,是后来的文人对苏轼和黄庭坚诗句的引用与演变。
表格对比:
项目 | 苏轼(唐代) | 黄庭坚(宋代) |
出处 | 《西江月·世事一场大梦》 | 《登快阁》 |
原句内容 | “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新凉” | “落木千山天远大,澄江一道月分明” |
成语“白云苍狗”是否出现 | 否 | 否 |
与“白云苍狗”的关系 | 诗歌意境相似,后人引申为“白云苍狗” | 后人借其诗意,进一步发展为成语 |
成语正式定型 | 后人根据苏轼诗句引申而来 | 未直接使用,但影响深远 |
结语:
“白云苍狗”虽然常被误认为出自黄庭坚之手,但实际上其文学根源更早可追溯至苏轼。成语的演变过程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诗词意境的不断丰富和再创造。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哲理与情感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