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反是什么意思】在古文阅读中,经常会遇到一些语句让人感到困惑,尤其是其中的某些字词含义。例如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”这句话,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,是孔子对弟子学习方法的一种指导。其中“反”字的意义常常引起疑问,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背景
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这句话的意思是:如果一个人只能举出一个例子(或一角),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落的情况,那么就不要再教他了。
这里的“反”是关键字之一,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整句话的意思。
二、“反”的含义解析
在古代汉语中,“反”有多重含义,常见的有:
字义 | 释义 | 例句 |
返回 | 回到原来的地方 | 反归 |
反面 | 对立的一面 | 正反两面 |
反复 | 重复 | 反复无常 |
推究 | 推理、推演 | 举一反三 |
在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”中,“反”应理解为“推究、推演”,即根据已知的一个方面,推导出其他相关方面。
三、总结解释
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”的意思是:如果一个人只能举出一个例子(或一个角落),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落的情况,那就说明他没有真正理解,因此不再继续教导他。
其中,“反”不是指“返回”或“对立”,而是指“推理、推演”。这种理解方式符合孔子提倡的“举一反三”的学习方法,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。
四、表格总结
词语 | 含义 | 解释 |
举一隅 | 举出一个例子 | 指从一个方面入手 |
不以 | 并不能 | 表示能力不足 |
三隅 | 其他三个方面 | 代表其他相关部分 |
反 | 推究、推演 | 根据已有信息推导未知内容 |
则不复也 | 就不再继续教导 | 表示教学的界限 |
五、结语
“反”在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”中的意义是“推究、推演”,而非“返回”或“对立”。理解这一点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教导,也体现了古代汉语中一字多义的特点。在阅读古文时,结合上下文和语境来判断字义,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