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声声慢教案】《声声慢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,全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,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、漂泊无依的背景下,内心的孤独与哀愁。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、艺术特色,并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。
一、教学目标
教学目标 | 内容说明 |
知识目标 | 了解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;掌握《声声慢》的词牌知识;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。 |
能力目标 |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;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。 |
情感目标 | 感受词人深沉的忧思之情,体会其情感变化的过程,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。 |
二、教学重难点
教学重点 | 教学难点 |
1. 分析词中意象及情感表达; 2. 理解“寻寻觅觅”等叠字的表达效果; 3. 掌握词中所体现的婉约风格。 | 1. 深入理解词中蕴含的深层情感; 2. 分析李清照创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; 3.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文本解读。 |
三、教学过程设计
教学环节 | 教学内容 | 教学方法 |
导入 | 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背景视频或展示李清照画像,激发学生兴趣;提出问题:“你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?” | 情境导入法 |
新授 | 1. 朗读全文,正音正字; 2. 分析词句,讲解“寻寻觅觅”、“冷冷清清”等叠字的作用; 3. 讲解“梧桐更兼细雨”的意境; 4. 引导学生体会词中“怎敌他晚来风急”的悲凉情绪。 | 诵读法、讲授法、讨论法 |
拓展 | 结合李清照生平,分析其创作转变;对比其他婉约派词人作品,感受不同风格。 | 对比分析法 |
小结 | 回顾本课主要内容,强调词中情感的表达方式与艺术特色。 | 归纳总结法 |
作业 | 1. 背诵《声声慢》; 2. 撰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对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”的理解。 | 巩固练习法 |
四、板书设计
```
声声慢
——李清照
一、作者简介:李清照,号易安居士,南宋著名女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
二、词牌介绍:《声声慢》为词牌名,常用于抒发个人情感。
三、内容概括:
1. 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
2. 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
3. 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?
4. 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5. 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
6. 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?
7. 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
8. 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
四、艺术特色:
- 叠字运用:增强节奏感与情感强度;
- 意象选择:如“雁”、“黄花”、“梧桐”等,营造凄凉氛围;
- 情感层层递进,由外而内,由浅入深。
```
五、教学反思(教师参考)
在教学过程中,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词中的情感变化,避免过于抽象地讲解。可以通过配乐朗读、情景再现等方式,增强课堂的感染力。同时,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联想,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。
结语:
《声声慢》不仅是一首词,更是一段心灵的独白。通过本课的学习,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李清照笔下的那份深情与孤寂,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