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精选问答 >

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原文及翻译

2025-09-28 19:33:35

问题描述:

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原文及翻译,求解答求解答,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8 19:33:35

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原文及翻译】范仲淹(989年-1052年),字希文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,谥号“文正”,故世称“范文正公”。他一生清廉自守,重视教育,乐善好施,深受百姓爱戴。《范文正公轻财好施》一文正是记载其生平事迹中关于“轻财好施”的一段重要记载。

一、原文

> 范文正公,少有大志,每以天下为己任。居贫时,常以粥饭为食,未尝以贫为苦。既贵,不改其志。尝买田千亩,号曰“义田”,以赡族人。凡族之孤寡、老疾、贫乏者,皆给之。又置书田,以教子弟。岁时祭祀,必先祭祖,后祭乡党。人或问曰:“公何以能若是?”公曰:“吾非欲显名于世,但愿人之不饥寒耳。”

二、翻译

范文正公年轻时就胸怀大志,常常把天下的责任放在自己肩上。他在贫穷的时候,常常吃粥和饭,但从不因为贫穷而感到苦恼。等到他显贵之后,依然保持初心。他曾购置一千亩田地,称为“义田”,用来赡养家族中的人。凡是家族中的孤儿、寡妇、老人、病人和贫困之人,都给予帮助。他还设立了“书田”,用来教育子弟。每逢节日祭祀,他总是先祭祖宗,再祭乡亲。有人问他:“您为什么能做到这样?”他回答说:“我不是为了在世上扬名,只是希望人们不挨饿受冻罢了。”

三、总结与分析

项目 内容
人物 范文正公(范仲淹)
时期 北宋
品格 清廉、仁爱、重义
行为 购置义田、赡养族人、设立书田、祭祀祖先
精神 不求名利,只愿百姓安居乐业
影响 教育后人,弘扬仁爱精神

四、内容说明

本文通过简练的语言,展现了范仲淹在人生不同阶段所体现出的高尚品德。他不仅在个人生活上节俭自律,在经济条件改善后,更不忘回馈社会,帮助族人和乡邻,体现了儒家“仁者爱人”的思想。他的行为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,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。

范仲淹的“轻财好施”并非一时之举,而是贯穿其一生的行为准则。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应关注弱势群体,弘扬互助精神,共同构建和谐社会。

结语:

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的精神,是中华传统文化中“仁政”理念的重要体现。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,更是一种道德力量的传承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