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魏征简介资料】魏征(580年-643年),字玄成,唐代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,以直言敢谏著称。他早年曾出家为道士,后投奔李世民,成为其重要的谋臣之一。在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,魏征担任过谏议大夫、侍中等职,是“贞观之治”的重要推动者之一。他以忠诚正直、敢于进谏而闻名,被誉为“千古诤臣”。
魏征生平简要总结
魏征出生于河北巨鹿(今河北邢台),自幼好学,博通经史。隋末乱世中,他曾参与瓦岗军,后归附李世民。唐朝建立后,他因才德兼备被重用,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要大臣。他多次劝谏唐太宗以民为本,勤政爱民,提出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的治国理念,对唐朝初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魏征一生清廉自律,不贪图权势,死后被追封为“郑国公”,谥号“文贞”。他的言论和思想被后人整理成《魏郑公文集》和《贞观政要》,成为研究唐代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文献。
魏征主要事迹及贡献一览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生年份 | 公元580年 |
去世年份 | 公元643年 |
字 | 玄成 |
籍贯 | 河北巨鹿(今河北邢台) |
职业 | 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 |
主要官职 | 谏议大夫、侍中、尚书左丞 |
代表作品 | 《贞观政要》、《魏郑公文集》 |
核心思想 | “以民为本”、“居安思危”、“君臣共治” |
历史评价 | “千古诤臣”、“贞观之治”重要功臣 |
逝世原因 | 病逝 |
追封爵位 | 郑国公 |
谥号 | 文贞 |
魏征的一生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理想人格,他的忠诚、智慧与胆识,不仅影响了唐朝的政治走向,也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