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刑法修正案十二】2023年12月29日,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十二)》,这是继《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刑法修订。此次修正案主要针对职务犯罪、行贿行为、民营企业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,旨在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,强化对公职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约束。
一、主要
《刑法修正案(十二)》在原有刑法基础上,新增和修改了多个条款,重点包括:
1. 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治力度:将“行贿人”与“受贿人”同等对待,明确行贿行为的刑事责任,提高量刑标准。
2. 强化对民营企业保护:增设“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罪”,防止公权力滥用侵害企业合法权益。
3. 完善职务犯罪规定:扩大“利用职务便利”的范围,加强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打击。
4. 明确“围猎”行为的法律后果:将“围猎”行为纳入刑事处罚范围,遏制腐败滋生环境。
5. 调整相关罪名的量刑幅度:根据实际情况,合理调整部分罪名的起刑点和最高刑罚。
二、主要修订内容对比表
原条款 | 修正后条款 | 主要变化 |
刑法第389条(行贿罪) | 刑法第389条(行贿罪) | 明确行贿人与受贿人同等追责,提高量刑幅度 |
刑法第390条(行贿罪) | 刑法第390条(行贿罪) | 增加“情节特别严重”情形,提高最高刑期 |
刑法第393条(单位行贿罪) | 刑法第393条(单位行贿罪) | 明确单位行贿的法律责任,增加处罚种类 |
刑法第396条(私分国有资产罪) | 刑法第396条(私分国有资产罪) | 扩大适用范围,涵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 |
新增条款 | 刑法第397条之一(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罪) | 首次设立该罪名,保护民营企业权益 |
刑法第402条(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) | 刑法第402条(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) | 明确“围猎”行为的法律后果,加强监督机制 |
三、意义与影响
《刑法修正案(十二)》的出台,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持续深化,特别是在反腐败和民营企业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:
- 有利于构建更公平的市场环境:通过打击行贿、围猎等行为,减少权力寻租空间。
- 增强企业信心:民营企业在法律层面获得更强保障,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。
- 推动廉政建设: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法律约束,提升政府公信力。
四、结语
《刑法修正案(十二)》作为我国刑法体系的重要补充,不仅回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,也展现了国家依法治国的决心。未来,随着法律的实施和司法实践的推进,其效果将进一步显现,为构建更加公正、透明的社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