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规定】一、
《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》是规范医疗机构在病历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,旨在保障患者权益、提升医疗质量、确保医疗行为的可追溯性。该规定对病历的书写、保存、使用、借阅及销毁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,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病历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。
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,包括医院、诊所、卫生服务中心等,涵盖门(急)诊病历、住院病历、手术记录、检查报告等各类医疗文书。同时,强调了电子病历的管理要求,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。
通过严格执行病历管理制度,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,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,也为医疗科研和临床教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适用范围 | 各类医疗机构,包括医院、诊所、卫生服务中心等 |
病历类型 | 门(急)诊病历、住院病历、手术记录、检查报告、护理记录等 |
病历书写要求 | 客观、真实、准确、及时、完整,由执业医师或护士完成 |
病历保存期限 | 门(急)诊病历不少于15年;住院病历不少于30年 |
病历借阅权限 | 医疗机构内部人员因工作需要可查阅,需履行审批手续 |
病历调取与复制 | 患者或其代理人可申请调取或复制病历,医疗机构应依法提供 |
电子病历管理 | 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标准,确保数据完整性、保密性和可追溯性 |
病历销毁 | 须经相关部门批准,不得擅自销毁,销毁过程应有记录 |
违规处理 | 对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或个人,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|
目的与意义 | 规范医疗行为,保护患者权益,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|
三、结语
《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》不仅是医疗管理的重要依据,也是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。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病历管理工作,加强内部培训与监督,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,为构建安全、高效、规范的医疗环境提供坚实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