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】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原句为: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这句诗描绘了一位琵琶女在众人的催促下才缓缓现身,但她的脸庞却始终被琵琶所遮挡,显得羞涩、含蓄。
这句话原本是描写一位女子在弹奏琵琶时的姿态,后来被广泛用来比喻人说话或做事时故意隐瞒部分真相,表现得含蓄、委婉或有所保留。常用于形容人在表达情感、态度或信息时不够直白,带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。
一、
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字面意思是“抱着琵琶,一半遮住脸”,原意是形容一位女子羞涩地出现,用琵琶遮住面容。后引申为一种含蓄、委婉、不直接表达的态度或行为方式。
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表达情感、态度或信息时,不愿完全暴露自己的想法或情绪,往往带有掩饰、犹豫或试探的意味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来源 | 唐代白居易《琵琶行》 |
原文出处 | 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” |
字面意思 | 抱着琵琶,一半遮住脸 |
引申含义 | 含蓄、委婉、有所保留、欲言又止 |
使用场景 | 描述人说话或行为含蓄、不直接表达 |
常见用法 | 用于形容人态度暧昧、感情复杂或表达不清 |
文化背景 | 源自古代诗歌,具有浓厚文学色彩 |
现代应用 | 多用于文学、影视、日常交流中,表达情感的含蓄性 |
三、延伸理解
在现代语境中,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不仅用于描述女性形象,也可泛指任何人在面对他人时表现出的谨慎、克制或隐藏真实想法的行为。例如,在职场沟通中,有些人可能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,而是以间接的方式传达,这种行为也可以被称为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。
此外,这一成语也常用于文艺作品中,如小说、影视剧等,用来塑造人物性格或渲染情节氛围,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不仅是对一个诗意画面的描述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