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龙蟠虎踞意思】“龙蟠虎踞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地势险要、雄伟壮观的地理环境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象,也常被用来比喻国家或政权的稳固与强大。
该成语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刘备以三江为险,龙蟠虎踞,不可轻取。”这里的“龙蟠虎踞”原意是说地形如龙盘绕、如虎蹲伏,形象地描绘了地形的险峻和坚固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龙蟠虎踞 |
拼音 | lóng pán hǔ jù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 |
基本含义 | 形容地势险要、雄伟壮观;也可比喻国家或政权稳固强大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自然地理或国家形势 |
近义词 | 山河险固、地势险要 |
反义词 | 地势平坦、易攻难守 |
二、成语使用示例
1. 自然地理描述
长江三峡地势龙蟠虎踞,是天然的军事屏障。
2. 国家或政权比喻
中华民族历史悠久,文化深厚,犹如龙蟠虎踞,屹立于世界东方。
3. 文学作品引用
古人常用“龙蟠虎踞”来形容南京的地理位置,称其为“六朝古都”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龙蟠虎踞”多用于书面语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在不合适的场合。
- 该成语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,适合用于正式写作或演讲中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龙蟠虎踞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在日常学习和使用中,了解其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