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精选问答 >

作壁上观成语典故及释义

2025-09-01 02:50:46

问题描述:

作壁上观成语典故及释义,卡了三天了,求给个解决办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01 02:50:46

作壁上观成语典故及释义】“作壁上观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在事情发生时,置身事外、不参与、不表态的态度。这个成语源于历史典故,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。

一、成语典故

“作壁上观”最早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,陈胜、吴广起义后,各地纷纷响应,其中刘邦和项羽也加入了反秦的行列。在巨鹿之战中,项羽率领楚军奋勇作战,而其他诸侯却只在远处观望,不敢出兵援助。项羽对此非常不满,说:“诸将皆属我,何以不发?”意思是:“你们都归我指挥,为什么都不出兵?”

后来,人们用“作壁上观”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只看热闹、不参与行动的人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站在墙边观看事情发展,既不插手也不表态的状态。

二、成语释义

词语 释义
作壁上观 比喻对事情的发展采取旁观态度,不参与、不表态,只在一旁观察。

三、成语用法

- 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- 例句:

- 在公司会议上,他始终作壁上观,没有发表任何意见。

- 面对危机,政府不应作壁上观,而应积极应对。
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
类别 成语
近义词 袖手旁观、冷眼旁观、坐山观虎斗
反义词 积极参与、主动介入、挺身而出

五、总结

“作壁上观”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真实事件,反映了人在面对重大事件时可能表现出的冷漠与旁观态度。它不仅用于描述个人行为,也可以用于评价群体或组织在关键时刻的表现。在现代生活中,这一成语提醒人们,在面对问题时,不应只做旁观者,而应积极参与、勇于担当。
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和实际用法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,并在日常交流中准确使用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