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鬼谷子37句名言】《鬼谷子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纵横家典籍,内容涉及谋略、辩论、心理操控与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智慧。其思想深邃,语言精炼,至今仍对现代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。以下是《鬼谷子》中广为流传的37句经典名言,结合其含义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《鬼谷子》作为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著作,不仅是一部政治权谋的指南,更是一部关于人性、策略与沟通的艺术书。书中强调“知人”、“察言”、“谋事”的重要性,主张通过观察、分析和引导来达到目的。这些名言不仅适用于古代外交与战争,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的谈判、管理与人际关系处理。
以下37句名言涵盖了《鬼谷子》的核心思想,包括如何识人、如何说话、如何布局、如何掌控局势等,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语录。
二、37句名言汇总表
序号 | 名言原文 | 含义简述 |
1 | “圣人之道阴,愚人之道阳。” | 聪明的人行事低调,愚笨的人则张扬显露。 |
2 | “智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 | 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,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,勇敢的人不会害怕。 |
3 | 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” | 战争之前就能预测胜负,是因为谋划得多;反之,则谋划不足。 |
4 | “故善战者,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。” | 善于作战的人,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,然后等待敌人出现破绽。 |
5 | “兵不厌诈。” | 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,以达到胜利目的。 |
6 | 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” | 再次强调战略谋划的重要性。 |
7 | “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。” | 有能力却假装没有,有用处却假装无用。 |
8 | “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。” | 用利益引诱敌人,趁其混乱时夺取,敌人强大时要防备。 |
9 | “形兵之极,至于无形。” | 兵法的极致,就是让敌人看不见自己的踪迹。 |
10 | “故善战者,致人而不致于人。” | 善于作战的人,能调动敌人,而不是被敌人所调动。 |
11 | “心者,神之王也。” | 心是精神的主宰,决定人的行为与判断。 |
12 | “夫心者,五脏之主也。” | 心是人体五脏的主宰,影响整体状态。 |
13 | “心为君,耳目为臣仆。” | 心是主导,耳朵和眼睛是辅助。 |
14 | “心之所之,谓之志。” | 心所指向的地方,就是志向。 |
15 | 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” | 志向不确立,就没有成功的事情。 |
16 | “口者,心之门户也。” | 口是心的门户,言语反映内心想法。 |
17 | “言有之曰:‘心诚求之,虽不中,不远矣。’” | 真心追求,即使没达到目标,也不会太远。 |
18 | “言者,心之声也。” | 说话是内心的表达。 |
19 | “观其言而知其行。” | 通过一个人说的话,可以了解他的行为。 |
20 | “听言之道,必以其言而观其行。” | 听别人说话时,要结合他的行为来判断真假。 |
21 | “欲闻其声,反默;欲张其角,反敛。” | 想听到对方的声音,反而沉默;想显露自己,反而收敛。 |
22 | “以静制动,以退为进。” | 以冷静应对变化,以退让争取主动。 |
23 | “欲取反与,欲攻先守。” | 想得到某物,先给予;想攻击,先防守。 |
24 | “凡谋之道,周密为上。” | 凡是谋划,周密是最高的要求。 |
25 | “谋者,不患其无术,而患其无心。” | 谋略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技巧,而在于有没有诚意。 |
26 | “见其机而动,不失其时。” | 看到机会就行动,不要错过时机。 |
27 | “事有本末,理有始终。” | 事情有根本和枝节,道理有开始和结束。 |
28 | 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 | 能了解他人的是智慧,能认识自己的才是明智。 |
29 | 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。” | 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手,就不会失败。 |
30 | “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不知己,每战必殆。” | 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,每次战斗都会失败。 |
31 | “故曰:‘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’” | 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 |
32 | “天道忌盈,人道忌满。” | 天道不喜欢过满,人道也不喜欢极端。 |
33 | 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” | 君子把才能隐藏起来,等待时机再行动。 |
34 | 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 | 困境会促使改变,改变后就会通达,通达才能长久。 |
35 | 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 | 君子注重根本,根本稳固了,道理自然产生。 |
36 | 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 | 没有规则,就不能成就规范。 |
37 | 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 | 学习并不断复习,不是很快乐吗? |
三、结语
《鬼谷子》37句名言不仅是古代谋略的精华,更是现代人提升自我、洞察世事的重要参考。它们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既可用于个人修养,也可用于职场竞争、人际交往与决策制定。阅读这些名言,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,还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与理智。